我的教改之路

作者:崔其同  时间:2009/3/17 22:20: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04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核心。自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国策的指引下,我国的学校教育不仅呈现出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繁荣景象,而且也经历着不断改革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我校自2000年秋季开始,便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至今已历时四年多。教改后的课堂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现在的“10+35”、“0+45”课堂教学模式。
  我2000年秋踏上工作岗位,开始进行教改,虽说作为一名新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很容易,但是在以往的思想观念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惯式,所谓教学活动,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以前老师讲的非常细,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而现在把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交流、讨论,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吗?教师的作用又如何去体现呢?课堂纪律能维持好吗?每个学生能否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呢?等等。许多问题充溢脑中。带着种种疑问、不解,不情愿的投入到课堂教改之中。
  以往的课堂上学生倾听,老师讲解,静静的,而教改后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争问抢答,欢呼雀跃”,一扫以前的那种“安静”的氛围,顿时,头脑中有种乱的感觉。我生性喜欢安静,学生一交流、讨论,就感到头疼,脸上也随之流露出一种厌烦的表情,学生的眼睛是非常敏锐的,课堂上只要我的脸一“阴”,学生便静下来。这样以来学校要求的课堂标准就达不到了。为了顺利推行教改,校委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课堂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活跃,否则课堂便不合格,要停课整顿。生来爱静的我便不断的设法改变自己性情,也不断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本领。后来课堂虽然达标,但思想上还是扭转不过来。长期以来,“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技能”的陈旧观念,已经在老师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要想完全接受新的教学模式,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逐步地改变自己的性格。
  为扭转教师的教学理念,我校从2000年秋开始,利用周六下午的时间,开设业务论坛。每位老师在论坛上讲自己的得失,讲教改的收获,讲如何驾驭课堂,讲教改后学生的变化,开展了《说课》、《说我》、《学洋思有感》、《我的课堂的优与缺》等论坛题目,这一平台的设置给予了老师展示的舞台,互相学习的机会,使我们每个人的教学水平、教学思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论坛,首先我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了改变,树立起了“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能力”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如何学,怎样才能学好的问题。
  为了适应教改的模式,我总是提前准备备课,精心设计问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交流、讨论。随着学生对“0+45”课堂模式的不断熟悉,我又引导他们去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找准切入点,这样学生的思维便活跃了起来,引发出许多联想,每堂课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也由过去的厌学转为乐学,我本人也在新的课堂模式中受益匪浅。
  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用“沙沙的写字声”来形容课堂的安静,用“共同回答,齐答”来说明课堂的热烈。而现在的新课堂模式是提倡学生的参与,教师应首先重新确定师生关系,将师生“平等”作为教学中师生合作交流的基础,把学生看作合作人,互教互学的对象。
  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更活跃,有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提出的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只有问题开放了,才有可能让学生开展讨论,甚至回出现辩记。开放性的题目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不管答案是唯一的,还是多样的,总有无数种解决它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话可说。比如在教授《幽径悲剧时》为了激发上的学习热情,我适合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是那棵古藤萝,当向吊死鬼的孤灵灵”的吊在空中,你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了起来,种种回答令人欣慰。
  随着教改的不断进步,我的课堂模式也进一步优化,结合校委制定的“六环式“教学法,我自己通过不断摸索,设计了一套适应自己的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提高里学生的兴趣。现在再回头想一想自己当时的那些想法,简直是可笑。我们教育学生要相信同学,相信老师,为什么我们却不肯相信学生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学好呢?
  在新的学期中,我一定会在教改中,积极推行新的课堂模式,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快乐的享受成功的乐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