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57
- 资源简介:
约4500字。
《春》教学设计——2024 - 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等重点词语。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朗读、配乐朗读等,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语感。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描绘春天的景物特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引导学生珍惜春光,积极向上,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描写春花、春风、春雨等。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抒情中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 体会作者在描写春天中蕴含的对人生的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文中描写的春天景物特点、写作手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春天的魅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包括生平、文学成就等,以及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重点词语解释、作者介绍、春天美景图片和视频、配乐朗读音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 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大地复苏、万物生长、鲜花盛开、鸟儿欢唱等春天的景象,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
2.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