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280字。
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思君不见”等,能够准确翻译诗句。
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境,体会诗歌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析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和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离乡时的复杂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述诗歌内容。
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对诗歌中峨眉山月、江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体会诗人营造的优美而又空灵的氛围。
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在离乡远行之际内心的眷恋与不舍。
2.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月”这一意象的多重作用,它既是写景的重要元素,又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还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体会诗歌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的特点,领悟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理解其在有限的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广阔想象空间。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关于峨眉山的优美视频,展示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包括山峰峻秀、云雾缭绕、月色皎洁等画面。在播放视频的同时,配以悠扬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2.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对峨眉山有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峨眉山景色的感受和想法。
3. 接着引出课题:“在这美丽的峨眉山下,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峨眉山月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首诗,感受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之美。”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画像,并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出生地、成长环境、游历经历以及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