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20个字。
课
题9.我爱读书
「苏」高尔基
教学目标1 .在课文中找出一些学习环境以及高尔基坚持学习词语、句子并通过比较体会“我”对学习
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热爱读书的情操。
重点
难点1.从所圈划的“我爱读书”、“环境恶劣”的语句中对比理解“我”爱读书的心志。
2.结合“我”对读书的热爱,联系自身,谈谈自己的读书生活。
教
具
教学内容:备注
一.导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同样的,我们的读书
条件和前人比起来也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我想请几个同学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他心目中,
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怎样的。
生回答略。
师,那么是不是只有在良好的读书环境才能读好书呢?这话也不可以说得太绝对,因为中
外自古就有不少学者是苦读成材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爱读书》的作者高尔基就是其
中之一。好,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样的读书环境成就了这个一代文豪。
二.过程:
1、请学生简介作者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①首先,我请大家把书翻到44页,我们来集体朗诵一下注释一。
生朗诵……
②好,知道了本文的出处后,我想考一下大家对高尔基的了解,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简要地
说说高尔基的生平及著作及其他文章出处资料。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姓彼什科夫。“高尔基”这个词在俄文里是“苦的”、“痛学生发言
苦的”意思,他是伟大的俄国(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教师总结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的早年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他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现名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早逝。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
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但她最终没能入学。在面包店学做“环形小甜面包”,
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生活过得极为艰苦。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
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是他在贫困中最知心的朋友。从书
本中他收益斐浅,1892年他开始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