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导读析文,悟情品趣。约2950字。
《铃兰花》教学实录
张至真
一、导入新课
师:人有人语,花有花语。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寓意。[投影:玫瑰花图片]生:玫瑰,寓意纯洁的爱、美好常在等。[百合图片]生:百合,寓意百年好合、事业顺利等。[康乃馨图片]生:康乃馨,寓意真情、祝福、健康永远等。
师:真是不错,显示出同学们广博而深厚的知识根底。
[铃兰花图片]师:这是什么花?(学生默然)
师:这是铃兰花,同学们所不熟悉的,而在西方很常见的花,在法国每年的五月一日还举行“铃兰花节”关于铃兰花还有一个传说。
[投影:“铃兰花的传说”](一学生朗读)传说亚当和夏娃听信了大毒蛇的谎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护神圣雷欧纳德发誓要杀死大毒蛇。圣雷欧纳德与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与大毒蛇同归于尽。在他死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开白色小花、状似小铃铛的具有香味的铃兰。冰冷土地上长出的铃兰花是圣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把铃兰花赠给亲朋好友,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收花人身上。
[师]:在西方铃兰花象征着“幸福”。本文的作者沃兰茨是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著名的作家。
[投影]沃兰茨(1893—1950),代表作品《与水搏斗》《纵火者》《妙龄》《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的界石》等,他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南斯拉夫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文本研读
1.师:本文通过铃兰花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看法,一生归纳)
生:不到六岁的我第一次独自去“地狱”放牧,因恐惧而逃回去,又在某一天清晨却勇敢地在“地狱”采回了一大把铃兰花的故事。
2.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好,对文本的内容把握很准,语言精当。那么我为什么对“地狱”是如此恐惧?
生:文章的第一段对“地狱”作了详细的描写,这里人迹罕至,阴森森的,“唯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但“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师:这是客观环境的描写。
生:还有我的主观感受,“我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在教堂谈到过地狱,“我总觉得我们的那块洼地有点像真正的地狱入口”,以至于“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然后又尽快跑开。”
师:对,作者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尽情地渲染出“地狱”的恐怖。这样为写我的失败的“放牧经历”张本。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可怕的考验”。我的结局是“狼狈而逃”,哭成了个泪人儿。
3.师:既然“地狱”如此恐怖,那我为什么要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