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13 6:06: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70个字。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冷水江市七中    刘光华
冷水江市教科所  李松祥    邮编:417500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本文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以便课上交流。“网络资源促进中学生阅读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在本校已进行了半年,因此学生大多能从网上快捷地获取资料。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情引趣,以情感角度切入,运用“复线并行”的结构组织教学,“说”、“读”、“演”、“解”,将多种能力的训练渗透其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改变以接受为主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高。
课前准备:
学生:
⑴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划出难解词句,并制成的问题卡片。
⑵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教师:
⑴制作多媒体课件。
⑵广泛搜集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本课设计为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简介作品。
1、 电脑课件展示:儿歌MTV《三月三》(苏红演唱)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有声有形,唤起美好回忆)
2、 学生用美的语言描绘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和感受。
3、 引入正课。
4、 电脑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对照资料卡片,自由朗读,初步了解鲁迅。
(二)整体感知。
1、 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
2、 复述故事,注意记叙的要素。
3、 课件显示问题组:写了哪两件事?为什么“我”不让小兄弟放风筝?事隔二十多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针对学生的复述内容提问,进一步感知全文。)
(三)合作探讨
1、 以合作学习小组(每组4-5人)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进行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引导、点拔、补充。
2、 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尚未解决的难题在老师的启发下集体解析,深入理解。
3、 课件展示部分参考答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