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60个字。
说事、品情、赏景、析意
——《散步》说课稿
当涂实验学校 吴克富
一、走入文本,品课文,说目标
(一)、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读完这篇文章,犹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可以这样说,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道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我非常喜欢本文,初春的田野,金色的菜花,粼粼的水波,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言近意远,小中见大;字里行间涌动着脉脉温情,焕发出一种端庄和神圣。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散步》一文线索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依从孙子——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作者的思路明确,便于学生阅读。因此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三点教学目标的制定,循序渐进,易于实施。其中既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同时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在训练文字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走进课堂,说教法,畅设想
语文课堂只有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成经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阅读才会由浅入深,精彩才会由预设走向生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发展才会落到实处。
首先,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运用朗读法、点拨法,采用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重在点拨。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勾画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评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问题: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感受到哪些亲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开课之初,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激起学生阅读期待与参与欲望,促进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学习下文作好铺垫。)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而不思则罔,不能用教师的分析及肤浅的对话来代替学生个性化的思考。理想的课堂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和静思默想的时空。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流于形式。)
3、出示问题:(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