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2/29 7:34: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070字,注重基础,讲解精细,附有习题训练。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知识精讲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自主赏析:《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
  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2.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方法与过程: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及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散文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汲取有用的生活经验。
  三.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四. 教学难点:
  准确抓住人物形象特点,结合旧知比较阅读。
  五. 教学设计:
  (一)单元知识总括
  中国艺术注重体验,西方艺术注重认知;中国艺术以直觉体悟取胜,西方艺术以哲理思辨取胜。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
  (二)《庖丁解牛》
  1. 疏通文意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