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90字。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首诗是《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首美诗。
1在教学中我以美导——美听——美读——美品——美写为主要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美诗。
2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针对美诗的特点,把个性化朗诵和联想与想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朗诵与想象中进入诗歌意境,感受中华诗歌魅力。
3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快更好的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4结合诗词教学第一单元对学生不太了解的“意象”进行知识补充。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及意象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并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 歌的能力。
3、在本诗的情、景、理的鉴赏中,感受中国美诗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融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美文美导
导入: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学生会调动已有知识举出学过的关于月亮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我们能感受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流露出的恬淡宁静;感受到“一代词宗”李清照发出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无限相思;也感受到了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惆怅与无奈,还有李白“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与神奇。在这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宋诗坛,却有一位诗人脱颖而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千秋美名,他的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相关连接——知人论世(多媒体呈现)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唐代扬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