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940个字。
在虚构与现实中建构平衡
——由蒋保华《皇帝的新装》谈童话教学
江苏省仪征中学刘祥
我常常想,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于千难万险中一步步走向了科学之后,为什么还会不断产生童话作品呢?童话之于现实人生,是要营造出一种原始的纯真和谐,还是要呈现一种当下的纷繁复杂?在童话世界里,现实世界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形态?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童话?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面对童话?当我们引领着已经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一起步入童话世界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童话?
这一连串的问题,蒋保华老师显然也在思考着。所以,当他面对了安徒生的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时,他便引领着一班中学生,开始了由童话世界中发掘现实人生的心路历程。在蒋老师的这个课案中,我读出了他和他的弟子们的思考,也读出了他们在思考中所指向的现实人生意义,当然,还读出了一种语文课堂活动的方法。
我把蒋老师的课堂,剖解为以下几个方面。我将结合我的理解,以这个课案为例,谈一谈我对童话教学的认知与构想。
一、童话意义的显扬与重构
蒋老师的课堂结构:导入新课后,是整体感知,然后是细节研磨,再后是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最后是结语。这种立足于整体感悟基础上的教学流程,从认知规律看,是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审美特征的。因为我们关注任何一个对象,首先总是从整体入手。在建立起整体印象之后,才能进入到细节的赏鉴中。而所有的细节赏析之后,作为回顾与总结,我们又总会回归到对象的整体审美再创造中。当然,这一首一尾的两个“整体”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前者,是感性的、经验的、物质的,以“形”的关注为重点;后者是客观的、理性的、审美的,以“神”的归纳为核心。
具体到神话文本的教学,再进一步具体到《皇帝的新装》这个课案,我发现,这种“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对于显扬与重构童话的意义,很有价值。
以具体的课堂内容为例:
1、默写课文中四个重要词语,齐读。你能根据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不可救药滑稽骇人听闻御聘
(叶淑贤:一个愚蠢到不可救药的皇帝,进入了滑稽骗子的圈套,演绎了这个骇人听闻的闹剧,却弄巧成拙地成了一名御聘织师。)
2、叶淑贤不仅词语运用正确,而且语言精练,基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真为她喝彩。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 文江苏省如皋初中蒋保华
[教学目标]
1、认识“新装”本质,走向真实自我
2、品读精彩片段,领会文本意蕴
3、走进内心世界,把握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说,人生需要历练,需要在不断的告别中成长。依稀记得,我们当初相逢的时候,大家交过来的作文,充斥全篇的是“雨天送伞”啦、“夜晚看病”啦“掏洗便池”啦、“义务劳动”啦等等远离真实生活的“假文章”、“伪高尚”。如今,我们的文章异彩纷呈,文采斐然者有之,平实生动者有之。改变我们的,既是面对文字时的虔诚,更是面对自我心灵时的真诚。然而,面对现实的太多诱惑,我们是否拥有抵挡它们的勇气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安徒生设定的人生命题——皇帝的新装。[板书:皇帝的新装]
二、 整体感知
挑战无极限,是我们永远的人生姿态。课前大家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先来热身运动吧。
1、默写课文中四个重要词语,齐读。你能根据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不可救药滑稽骇人听闻御聘
(叶淑贤:一个愚蠢到不可救药的皇帝,进入了滑稽骗子的圈套,演绎了这个骇人听闻的闹剧,却弄巧成拙地成了一名御聘织师。)
2、叶淑贤不仅词语运用正确,而且语言精练,基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真为她喝彩。
本文是一篇童话,按照“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来叙述。[板书]你能分别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各部分吗?
比如,第一段主要讲的是谁?(皇帝)[板书:皇帝]讲了什么事呢?(曹浙:热爱新装)热爱?似乎不够味。你看课文“每一天每一点都要换一套衣服”。(痴迷。酷爱。)板书:[痴迷新装]
接下来请大家迅速跳读课文,讨论完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板书:骗子“织”(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