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教案3
- 资源简介:
- 约12370字。狂人日记
普宁二中 林妙妙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中“吃人”的涵义。
2、了解文前小序的作用和小说的现代技巧特点。
3、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体会小说的主题内题以及小说形式的创新。
教学难点:理解吃人本质,狂人真狂还是假狂。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鲁迅的思想及作品
1、鲁迅的思想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2、作品介绍
小说集:《故 事 新 编》(理水 采薇 铸剑 非攻 奔月 出关 补天 起死)
《彷 徨》(祝福 弟兄 离婚 幸福的家庭 伤逝 长明灯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肥皂 在酒楼上)
《呐喊》(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己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散文诗:《野草》(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散文集:《朝花夕拾》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二、导入: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曾经在日本仙台学医。而最后,他选择了弃医从文。医生拯救的是人的身体,文学家拯救的是人的灵魂。今天,我们陪同这位曾是医生的文学家一起来给一个人看病,透过他的病历日记,走进“狂人的内心世界”,看看他的病况。
三、背景介绍: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随后,二次革命失败,张勋复辟,社会愈来愈黑暗。广大劳动人民依旧处身在水深火热之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使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愤怒。失望的鲁迅也极为振奋。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冲锋,挥笔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四、故事概要
1、从结构上,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系统:(1)作为整理者的文言文题叙系统,在这里,交代了狂人发病的始末和这本日记的由来;(2)整理过后的白话狂人日记系统,这里记录了狂人在病中的种种独特的发现、思想挣扎和心灵感受。重点研究第二部分。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故事——作者回乡时听说一个朋友生了病,就顺路去看望了这个年轻人。这个时候,朋友已经病愈,在一个地方做了候补官;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讲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并给作者一本弟弟在生病期间写的日记。在日记里,年轻的病人叙述了他在病中发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在他生病之前没有发生或者不敢想象发生的现象,于是在极度的紧张和恐慌下开始疑神疑鬼,在梦魇中胡言乱语……作者在回去之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就有了这本《狂人日记》。
2、结构层次分析
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人首先察觉到周围的人吃人,也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并通过研究发现“古来也时常吃人”,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一层次。(吃人问题的提出)
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