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一、 教学目标
(一)、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莎利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认识教育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二)、学习安妮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学习海伦•凯勒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领悟用侧面描写和反衬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写法特色。
二、重难点
(一)、学生与海伦•凯勒及莎利文的换位思考。
(二)、培养学生能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三)、侧面描写和反衬手法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这个人是谁?她对老师的感情为何如此强烈?海伦•凯勒,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志青年人众所周知的名字。她是一个美国人,她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生命的开端就是多灾多难的。但幸运的是这个病弱的生命受到一位优秀老师——莎利文小姐的关爱和栽培,使她顽强地成长起来,使她生命之火燃烧并焕发出无比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这个残疾儿童最后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在诸多方面都给我们以启示,但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爱”,爱生命、爱人、爱学习、爱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海伦•凯勒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杰出的学生的老师——莎利文小姐。(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解题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马克••吐温赞为“十九世纪最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就是拿破仑与海伦•凯勒 ”(参见课课练)
三、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1、.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海伦•凯勒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 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