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br>
1、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自然的童趣。<br>
2、指导学生学习联想、想象,培养他们口头作文能力。<br>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的2。<br>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的2。<br>
设计思想:<br>
教学本文,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解决生字词问题,自己反复诵读,自己翻译、理解课文,再来体会课文描写的童真、童趣,并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拟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br>
第一步教师简析本文所叙述的三件事,第二步指出作者所描绘的童真、童趣,从而感受文章质朴、清新、自然的文风,感悟作者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第三步深入探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第四步培养学生联想、想像能力。<br>
教学过程:<br>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br>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今天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唱一首《童年》。点名唱。师生共同评价。<br>
二、 简析三件趣事:<br>
同学们,作者在文中都记叙了哪几件事?<br>
生答,明确:帐中嬉蚊、神游丘壑、鞭驱虾蟆。(加点字板书,下同)<br>
三、品味文中精美词句。<br>
思考题:以上三件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趣”,作者是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br>
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观日”之本身。)<br>
②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br>
③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