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意识与心灵救赎——《小狗包弟》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4640字。
忏悔意识与心灵救赎
--------《小狗包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人记事散文学单元的《小狗包弟》。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说。
因为《随想录》一书,巴金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小狗包弟》在《随想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巴老对文革中个人灵魂的挎问及痛彻的忏悔就是从《小狗包弟》开始的。面对着这样一篇言浅意丰的叙事散文,我们首先要确定富有价值意义的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选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而这又取决于文本和学生。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第一 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在我家生活了七八年的小狗包弟的忠诚可爱,文革期间,“我”迫于压力,把它当作包袱,将其送至解剖台的故事,表达了我深深的歉意和自责。但《小狗包弟》一文不仅仅只表达对一个亲手惨害的生命的歉疚悔恨之情,他的情感也不是局限在一条狗上。包弟只是一个切入点,写小狗是为了揭示自己在文革中的心路历程。通过包弟的命运反映知识分子在文革暴力面前的软弱、自私、盲从和无奈。他悔恨的是自己的投降行为。巴金在“文革”期间所写的检讨书和揭发信估计有二十万字。文革结束之后,大家都在控诉“四人帮”,但他的《随想录》却以自我解剖的方式作了自我反省。在《随想录》中的《十年一梦》中,他说:“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仍吃着一套封建货色”“这个发现使我非常难过。”文革期间,政治上的暴风骤雨搞得人心惶惶,巴金也成了惊弓之鸟,把“包弟”误当作包袱,为转嫁内心的恐慌,寻求自保而牺牲了包弟。在小狗包弟身上,巴老让我们看到了他从对权威秩序、极左统治的被动屈从到主动迎合的心路历程,他逐渐丧失了清醒的意志,自觉不自觉得放弃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的自觉和能力,以“思考”为天职的知识分子居然停止了思考,甘心做“驯服”的工具,这种奴化意识的发现是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忏悔的最重要根由,《小狗包弟》中所表现的对自我无情的批判和反省这才提升到了超乎于对一般的批判文革的思想高度。
学习本文, 我认为一方面有着它的认识价值,从我的教学经历来看,现在的中学生对文革的了解非常无知,甚至还会用一种戏谑的姿态来看待文革,掂不出整个国家民族所付出的惨痛和沉重,这是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