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相关资料并教学详案
- 资源简介:
约8000个字。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金波,原名王金波,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35年7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现冀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诗集《回声》、《我的雪人》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以及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等,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等。同时,作者也写了多部理论著作,如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金波儿童诗评论集》等,还著有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其中的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金波于199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
二、文学常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三、背景知识
这篇抒情童话,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所以被称之为“抒情童话”。在叙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写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调和意境的渲染。语言也像诗一样优美、简洁、凝练,体现出“抒情童话”的特点。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学习欣赏文章优美语言,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探究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②赏析课文的美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解释“童话”为:“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相互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能够发生。”
在童话里,灰姑娘有了漂亮的水晶鞋;白雪公主死而复生,战胜了恶毒的王后;小丑鸭变成了白天鹅……今天让我们追随诗人金波的笔触,一起走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所营造的这个温馨的童话世界吧。
(设计二)当一个盲孩子静静地坐在角落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倾听鸟儿的飞鸣,甚至倾听微风拂过的声音时,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这样说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