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90字。
《静女》教学设计
李广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2、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诗经》中的一些名句引入,出示PPT: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窈窕淑女, 。2.执子之手, 。3.一日不见, 。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出自哪部作品吗?(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诗经》)同学们初中就学过《诗经》当中的一些作品,如《关雎》,它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初涉爱河的青年男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诗经》当中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静女》,让我们看一看《静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诗经》简介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3、《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5、《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反复咏叹。
三、诵读感知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诵读(听读、默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体会主人公淳朴热烈的恋情。
1、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同学们自由诵读,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并评价是否有错读、漏读、多读、少读现象。(正音、通假字)
2、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请两三个学生起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价。
4、聆听范读,用符号在诗中标出轻重、停顿的处理。教师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节奏、语气、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