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导《论语》选读学案+绩效评估+单元检测(7份)
-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整体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2 当仁,不让于师 整体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整体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整体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6 有教无类 整体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整体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单元测评(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作者连线: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第1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文题解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可敬佩的。
【目标锁定】
1.掌握“过”“易”“而”等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
2.学习选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
3.把握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目标达成】
一、语基梳理
1.字音字形
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
⑤荷蓧( ) ⑥见其二子(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黍(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
2.通假举要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__________
②是鲁孔丘与:__________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__________
④植其杖而芸:__________
⑤使子路反见之:__________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仪封人请见:____________
②二三子何患于丧乎:____________
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____________
④八佾:____________
⑤长沮、桀溺耦而耕:____________
⑥使子路问津焉:____________
⑦耰而不辍:____________
⑧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___________
⑨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
⑩今之从政者殆而:____________
⑪不仕无义: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见jiàn悠然见南山 项伯即入见沛公 吾未尝不得见也 于是见公输盘 汝真女子之见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xiàn见其二子焉 才美不外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是觉今是而昨非 是知津矣 是鲁孔丘与
……
第2课 当仁,不让于师
【文题解读】
“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目标锁定】
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绝”“如”“矢”和虚词“于”的意义、用法。
2.分析理解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抱负和思想志趣。
3.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目标达成】
一、语基梳理
1.字音字形
①绥( ) ②喟然( ) ③莞尔( ) ④偃( )
⑤箪( ) ⑥皙( ) ⑦饥馑( ) ⑧哂( )
⑨俟( ) ⑩铿( ) ⑪舞雩( ) ⑫牗( )
⑬恸( )
2.通假举要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__________
②道之斯行:__________
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__________
④夫子矢之曰:__________
⑤毋吾以也:__________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
⑦鼓瑟希:__________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其何伤于日月乎:__________
②绥之斯来:__________
③动之斯和:__________
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_________
⑤虽欲从之,末由也已:__________
⑥当仁,不让于师:__________
……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弦歌(xuán) 辍学(chuò) 怃然(wǔ) 喟然长叹(kuì)
B.撰写(zhuàn) 铿锵(kēnɡ) 饥馑(jǐn) 莞尔一笑(ɡuǎn)
C.悲恸(tònɡ) 户牗(yǒu) 颠沛(pèi) 向隅而泣(ǒu)
D.股肱(ɡōnɡ) 谄媚(chǎn) 切磋(cuō) 畏葸不前(xǐ)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 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求学的人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0 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 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D.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5.(2010•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邻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最高点6 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