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学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14 22:39: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560+4210+5010字。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 1)“乐府”知识的了解   2) 掌握偏义复词 3) 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4)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3 、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 
  2、掌握本诗中“相”字的不同用法以及“信”“适”“令”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学习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2、“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小序”中的哪两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
  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成诗的经过。起到概括故事的作用,也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遣”、“逼”。全诗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情节。
  3、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
  ……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偏义复词、通假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2、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
  3、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 
  2、掌握本诗中“相”字的不同用法以及“信”“适”“令”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学习难点:
  1、 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偏义复词、通假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2、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
  3、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 
  2、掌握本诗中“相”字的不同用法以及“信”“适”“令”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学习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 本诗在塑造兰芝的形象上用了哪些方法?
  2、本诗的开头结尾用了什么手法?
  二、知识梳理
  1、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