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最美古诗词》阅读交流活动研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130字。高中语文专题阅读课之——重温最美古诗词(设计本次课外阅读展示课时,就希望做到“以阅读激发创作,以创作指导鉴赏,以鉴赏推动阅读”,三环节环环相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读写互动)
《重温最美古诗词》阅读交流活动研学案
学科:语文 主编人:陈露 审稿人:钟小鸿、曾伟池
【研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通过电子书包平台阅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归纳出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内涵,提升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尝试在诗歌创作中借助意象表意抒情,营造意境,提升诗歌创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借助书籍、网络等工具,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探讨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揣摩诗歌表达的含蓄美,读出意象的深层内涵;
(2)能够熟练地借助电子书包平台进行交流,展示阅读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温情与敬意, 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会寻觅生活中的诗情,并透过意象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情感,大胆展示自我。
课前寄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从《诗经》算起,已逾2500年。由于长期文化积淀,古诗词曲的许多物象都有特定内涵,成为特定的意象。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名词类意象,如“梧桐” “长亭”“浮云”;二是动态类意象,如“捣衣”“登临”“折柳”;三是典故类意象,因其重要而又难以理解,亦可单列一类,如“杜鹃”“长城”“楼兰”。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一个个独特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不一样的意境,现在就让我们翻开《重温最美古诗词》,在阅读中感受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温情与敬意吧!
【自主研学】
1. 认真阅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做好阅读笔记,并以小组为单位,在以下研学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究性学习。
要求:通过借助参考书、网络等方式,搜集好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后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或制作PPT)上存到电子书包“互动讨论”区。字数不少于1500字。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意勃发时,人们也纷纷出发,去谋生,去壮游,去建功立业,所以春天多送别。请研读第一章《春风飞扬》,思考在描写春天的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能抒发人的离情别绪,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定的内蕴?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背景开展以《春之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为题的研究性学习。
(2)“多情那堪清秋节”,秋天是古人起程回家的季节,但游子却还在漂泊,人在旅途,思家而不得归的情怀更浓,请研读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