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设想]<br>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阅读中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是人丰富想象力的结晶。本方案采用“阅读——感受形象、说话——思考生命、想象——飞向未来”的教学思路,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与课文的阅读巧妙结合,并由此延伸,引出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中了解人类的起源,积累有关生命意义的名言,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放飞学生的思绪,通过对人类未来生活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br>
[预习要求]<br>
1. 生课外积累有关人类起源的种种说法及依据;<br>
2.课外每人至少准备一则有关“生命”的名人名言。<br>
[主要教学过程]<br>
一.阅读,感受形象<br>
导入:在奔腾不息的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汇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璀璨明珠——神话,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不停逐日的夸父,有泣血填海的精卫。那么,人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对这个有趣话题的理解。<br>
1.比读,明白想象的丰富<br>
老师读《风俗通》里的女娲造人的故事,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出故事味。<br>
学生思考:老师读的内容与同学读的内容相比有哪些不同?<br>
明确:<br>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故事改编的,课文与之相比,丰富了如下内容:<br>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被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娲的心理活动及喜怒哀乐<br>
④作者的评述<br>
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呢?<br>
明确:是具体入微的想象使故事生动可感。<br>
2.自读,明晰想象的思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