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5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4 12:54: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99字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体验生命的意义,深切感受深沉的母爱。
    2、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并有自己的感悟。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听《命运交响曲》
同学们能告诉我刚才听到的那段振奋人心的音乐叫什么吗?这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面对不幸,贝多芬“抓住了生命的咽喉”,谱下了音乐史上的光辉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而古今中外像是贝多芬一样勇敢抗争厄运,成为生活的强者的人还有很多。《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便是其中的一个。
二、简介作者
那年插队回家的史铁生因积劳成疾住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那一天是他的生日。面对残疾他也彷徨过,甚至想自杀,但最终他面对苦难顽强地活了下来,并成为中国文坛一名出色的作家。1983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代表作有《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
他曾这样解释过他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和去向。”那么《我与地坛》这些文字又是怎样体现他的灵魂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坛,走进作者的心灵。
三、整体感知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节选两部分的要点。
第一部分:写我在地坛对生死的思考。
第二部分:追思深沉的母爱和抒写对生命的理解。
2、他的情感思想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沮丧、落魄、绝望到振作充满希望。
四、理解作者对生命、苦难、母爱的思考
1、是谁帮助作者完成了这次情感的飞跃?
2、作者说“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长久的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又说“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也就是说地坛和作者达到了一种默契。
3、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地坛使作者受了感悟呢?
4、这三段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征?作者分别感悟到什么呢?
5、正是这宁静的环境,慰籍了作者的心灵,使他完成了对生命的感悟。那么作者悟透的是哪几个问题呢?文中有没有答案?
6、第三个问题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人伴他而行,而最重要的一个便是他的母亲。
7、在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把它找出来,一起读一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