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1 22:04: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240字。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常识
  2.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把握文中所描绘景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画面美
  2.学习“物我合一”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
  [知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13年留学日本,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了“创造社”。
  1930年参与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主要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等。
  [知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适的生活,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导致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知常识]
  1.创造社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