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105
- 资源简介:
约2650+4410字。
1.通过诵读、品读,体验词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词的音乐美。
2.通过分析词的意象,把握词的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3.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理解作品情感。
大声朗诵初中已经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雪》,再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怀。
一首《沁园春 雪》抒发了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的另外一篇相同词牌的词作《沁园春 长沙》。
先观看朗诵视频,而后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见《沁园春 长沙》朗诵视频)
“沁园春”,词牌名,始于初唐,其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苑。“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
“长沙”是词的题目,也显示了词的内容。《沁园春 长沙》一词,正是通过对长沙一带秋景的描绘,以及作者青年时代在长沙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伟人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2.诗人毛泽东。毛泽东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一幅幅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毛泽东不提倡旧体诗,但擅长旧体诗词创作,发表了五十余首诗词。毛泽东诗词记载了伟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
1.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语言的表现力,理解词作情景交融、对比等表现手法。
2.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分析关键词句,理解词作情景交融、对比表现手法。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语言的表现力。
诵读诗词,品味赏析诗词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感情。(见《沁园春 长沙》朗诵视频)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怅”字原义是失意,而此处是失意吗?我们结合全词来思考,毛泽东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与使命感,使我们自然会得出这里的“怅”字其实是一种因沉思而慷慨激昂的思绪。那这一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呢?
[参考答案]面对秋景和苍茫大地,一下子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自然不同凡响,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类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拓展延伸
咏蛙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赏析】1910年秋,当时16岁的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入学考试时所作,考题“言志”。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表达了对那些富豪子弟嘲讽蔑视,又表达了毛泽东年轻时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还朦胧的领导群伦的英雄意识。
同时,这首词的下阕,一个“忆”字与词的开头“独立寒秋”遥相呼应,同时又领起下面七句。词人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2.本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句中,“指点”是评论的意思;“激扬文字”是说自己和同志们所写的文章充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