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0/2 21:15: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20字。

  《红烛》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知作者体裁
  1.说小诗: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2. 说作者:你知道闻一多的哪些情况?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绘画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3. 说背景:有谁知道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写作这首诗歌?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