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3690字。
第10课 自主赏析 登岳阳楼
经历国家动乱,感受人民多难,忧国忧民的杜甫又遭受着异常困苦的个人境况,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抑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登岳阳楼》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1.作家作品
见第一单元《蜀相》“作家作品”部分。
2.背景解读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他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从诗中“春泥百草生”句看,时间是第二年春天,因系应酬之作。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但不消沉,虽沉郁但不压抑。
3.相关知识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它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
1.字音识记
①坼(chè) ②戎马(rónɡ) ③凭轩(xuān)
2.辨形组词
①坼坼裂折折断 ②戎戎马戍戍守 ③轩轩逸杆旗杆
3.词语解释
(1)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2)乾坤日夜浮:此处指日月星辰
(3)老病有孤舟:只有
(4)亲朋无一字:音讯全无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可以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提示: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