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4090字。
《错误》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导入:
江南故事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在中国人的心中,不仅是一个典型的地理概念,更由于如画的美景、如花的美眷,以及那么多的轶事传说而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当代著名诗人郑愁予的文学世界,看看在新诗《错误》中发生了又一个怎样的江南故事?
一、“错误”是指的什么?
一个闺中等待“归人”的莲花般的女子,因为窗外清脆的马蹄声,与一位偶然经过江南的游子(“过客”)发生一场误会?
也有“二元解读”,即因为二三小节间的留白,以为一对年轻人发生了一场爱恋,但是男子却将闺中的女子辜负了……(类似“痴情女子负心汉”)
设计分析:诗歌鉴赏由“文眼”入手,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更急于准确了解“错误”是什么;同时在解读时会保证答案的多元性、思辨性,符合阅读心理或学生学习的心理期待。
另外,对于作者的处理一带而过,破除“知人论世”的某种局限,让已然生成的“作品”独自“说话”,接受同学们的审视。
二、“错误”谁主导的?依据为何?
1、归人(未出场)?
2、你(思妇)?
3、我(过客)?
设计分析:一方面保证了问题的连贯性,同时也为教学重点、即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过度。
三、分析形象——“你”(思妇)
1、“莲花”,意象分析,象征“容颜”,同“桃花”“梨花”“荷花”作对比,凸显莲花的“娇弱温婉”,与“江南”相映照,与“闺怨”气质相契合。
2、“春帷”、“窗扉”,“闺怨诗”的典型意象,凸显女子封闭寂寞的心境。
3、“城”,形象感强,化抽象为具象,使寂寞封闭骤然可感;另外,要凸显女子的等待守望是“主动”行为,主动困守住自己。
4、“青石板”、“向晚”,语序倒置,凸显“向晚”,暮色,清冷,还原“哀怨”心境。
5、“小小”,女子娇弱的形态,脆弱的心房。此外,心的“小”使外界的惊扰陡然变大,为“马蹄声”带来的误会创设机会。
6、四个“不”。“春风不来,柳絮不飞”,心境大于实境;同时强调因果关系,因为“不来”,所以“不飞”,象征意味,强调“归人”之于“你”的重要性;“不飞”“不来”“不响”“不揭”,有音韵顿挫之感,四个“不”,同时侧重“主动的拒绝”,这静默哲学恰好为女子的“坚守”做注脚。
7、意象组合,由远而近,由大而小……
长镜头拉开,视角变化,最终落脚在“窗扉”,女子没有“形象感”,只有通过联想,设计“窗扉”背后的情境。
8、预设情境,听到“达达马蹄声……”的联想
设计分析:意象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一定要细读,讲透,注意师生的互动,老师的追问,让学生在比较赏析、创设情境、诵读法等教法的扶持下,把诗歌分析出层次,参透人物形象。
四、分析形象——“我”
1、“打”,“我打江南走过”中最妙的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