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学案8
- 资源简介:
约312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 第一课《春》 学案
1 春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重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难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积极向上的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应和(hè) 嘹亮(liáo) 薄烟 (báo)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抖擞 (sǒu)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朗润:明朗润泽。 ②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③卖弄:炫耀。 ④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⑤舒活:舒展,活动。 ⑥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⑦繁花嫩叶;密密地开着的花和嫩绿的叶子。 ⑧呼朋引伴:指招引同类的人。
⑨抖擞精神:振作精神。 ⑩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3.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课文,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课后练习一)
(2)本文共描绘了五幅春景图,请分别为这五幅春景图命名,并说说你认为最能体现其特征的语句(请尽量找出运用修辞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可找原文字词,也可自己归纳)。
春景图 景物特点
(1) 春草图 嫩、软、绿、富有生机等
(2) 春花图 多、艳、甜等
(3) 春风图 温、柔、香、热闹怡人等
(4) 春雨图 细、密、轻、温馨等
(5) 迎春图 精神、希望、盼头等
教师二次备课
(3)你能感觉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吗?在书中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一下。
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预习检测】小组检测:“预习导学”2
【课堂探究】
1.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景中要穿插人的活动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体会其作用。
作者笔下的春天是人感受到的春天, 人的活动与景物交相辉映,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在本文景物描写中无论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都抓住景物的特点,请找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