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88
- 资源简介:
约2940字。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 分钟)
1. 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学生: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莫怀戚?(引导学生说出作者的生平、文学成就等)
请几位同学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讲清楚人物、事件、地点和结果。(例如: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途中产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最终母亲依从了孙子走小路。)
抽查学生对文中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如“分歧”“霎时”“粼粼”等,让学生读出字音并解释词义。教师可以进一步举例巩固,如“分歧”可以用“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我们产生了分歧,有人想去海边,有人想去山区”;“霎时”可以用“一道闪电划过夜空,霎时照亮了整个大地”;“粼粼”可以用“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2. 创设意境
多媒体展示几张家庭散步的温馨图片,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如《回家》。
教师深情地描述:“在这温暖的阳光下,一家人手牵着手,漫步在宁静的小道上,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温馨。今天,我们将走进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另一个家庭散步时的点点滴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 分钟)
1. 提出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要做好标记。
2. 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3. 师生互动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篇文章写了一家人散步的事”,教师引导“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比如有哪些人,在什么时间、地点散步”)
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人物;第二部分(第 2 8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