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55
- 资源简介:
约3780字。
《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文中春天的特点:即“新、美、力”。能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重点)
2.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并能理解重点词词义
3.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本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难点)
5.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声情并茂,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预习交流
1.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生字新词。
朗润(lǎng) 嫩绿(nèn) 酝酿(yùn niàng) 抖擞(sǒu)
眨眼(zhǎ)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钻出(zuān)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ò)
黄晕(yùn) 和泥(huó)
头晕(yūn)
2.重点词词义明晰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赶趟儿:本意是指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酿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顿挫。现在多写作“婉转”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