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习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310字。
古代诗歌四首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诗歌文化的热爱。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和景物描写,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重点)
[审美创造]学习欣赏古诗,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导入新课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俗话说,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来学习几首古代诗歌,学习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领会古人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并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开展
一、学习《观沧海》
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乐府诗体裁
◎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
读准字音: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ɡzhì) 丰茂(mào) 萧瑟(sè)
读出节奏:按照“二二”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文体知识
乐府诗
本指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曲等,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2.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
◎背景链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登上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当时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曹操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
3.目标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请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
◎诗歌标题“观沧海”的意义是什么?
“沧海”,即大海。题目交代了诗歌的主要事件。此诗描写的是曹操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