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字。
科学探究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物体的浮与沉 课型 探究课
设计者单位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姓名 马 峰
设计思路
1.课标分析: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例如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而物体的浮沉条件又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如何让学生从生活常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教材安排:苏科版教材最新一版,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作了调整: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之间的对应。这为本节课的理论探究提供了基础。
3.引入设计: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效果往往直接取决于学生学习时头脑中已具备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的认知加工,如果我们能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不管上浮下沉都会受到浮力作用”,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浮力大的物体上浮,重力大的物体下沉……”,因此如何纠正学生原有认知的片面,是本堂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4.环节设计:通过学生“看一看,问一问”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猜一猜 ,做一做”获取方法上的具体感性认知。再通过“议一议,想一想”将具体方法上升到理性层面“改变力”的大小。然后通过“理一理,说一说”梳理浮沉条件,并回过来解释刚才的实验操作。最后通过“读一读,试一试”升华到知识的拓展应用。
5.实验设计:实验器材以生活中方便取材为原则。根据教学设计和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用大苹果块和小樱桃对比,用小塑料瓶与大玻璃瓶对比,由于现在市场上的橡皮泥溶于水且学生不容易做成船形,我们用气球包裹了橡皮泥。演示实验中精心挑选了铁球,木块。还制成了简单易行的“孔明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