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180字。
课题§7.3探索更小的微粒
超常人士 课型:新授 编号: 0703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通过搜索并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重点、难点 重、难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学 教 程 序 设 计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生成与反思
讲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仍然可分的.于是他根据已有的实验现象猜想,电子和原子核在原子内部的排布呈“枣糕状”.它能解释原子为何在通常情况下呈中性等现象,那么这种猜想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科学家做了用发射性粒子(一种从某些原子内部自发地射出的能量很高的微粒)去撞击原子,试图把原子撞碎,从而碰碰运气.
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就是卢瑟福,他用了巧妙的实验方法收集到了有关原子内部的停息,发现撞击的结果是绝大部分高能微粒穿过原子一去不回头,只有少量的偏离了方向,极少量的反弹回来.原子里面又有电子又有原子核,撞上去的粒子怎么会象没撞到任何东西那样一穿而过呢.细心、严谨的卢瑟福大胆地给出了原子内部结构的行星模型.
这个模型被证实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怎样的一个模型呢? 一、课前预习另见学程导航
二、新知展示
阅读文本,完成填空.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
(1)原子是由带 电的 和带 电的 构成的.
(2)原子核很小,位于原子的 .
(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4)核外电子绕原子核 ,类似行星绕着太阳转动一样.
(5)原子呈中性,原子核所带的 与核外电子所带的 在数量上相等.
阅读以下内容,完成以下知识结构图.
2.百年来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学 教 程 序 设 计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生成与反思
核桃之所以被敲碎,是因为在敲击过程中,锤子给了核桃很大的能量,当锤子越大,敲得越快,核桃碎得越厉害,科学家就是这样做的,191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加速器,使α粒子以很快的速度轰击氮原子核,α粒子就像锤子,打出了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中子,进而,发现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964年,著名科学家盖尔曼提出了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猜想.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猜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便不断的改进加速器.可见,探求更小粒子的最有力的武器是粒子加速器.
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探索了更小的微粒,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继续探索.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 组成.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生活 物理 社会》,了解粒子加速器的知识,思考并口答以下问题:
1.我国建立的粒子加速器叫什么名字?
2.粒子加速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eV”是物理学中什么物理量的单位符号?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