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doc
力与运动的关系.doc
牛顿第一定律.doc
牛顿第一定律1.doc
宿豫区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二力平衡 主备人 张德兵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C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难点: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 复习导入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
2、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吗?
3、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有时会改变运动状态,有时运动状态又保持不变,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读图:吊灯;
(1)问:吊灯和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怎样?
(2)学生阅读课本P62
思考:图9-1所示的物体各处于怎样的状态?
它们分别收到哪些力的作用?
什么叫做平衡状态?
什么叫做二力平衡?
(3)学生交流讨论
(4)归纳与小结
师: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归纳: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二力是平衡的。
2、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二力平衡时,这二个力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猜一猜:提示;从力的三要素考虑
思考:
(1)小卡片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
(3)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平衡?
实验1、在塑料板两边的细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它将。如果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后,它将。由此可以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的大小必须。
实验2: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微向下移动,使两力方向并不相反。放开后,塑料板将。待塑料板静止时,两力的方向。由此可知: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则两个力的方向。
实验3:在塑料板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钩码,并将它扭转一个角度,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塑料板将。
待塑料板静止后,两力的细绳怎样?
实验4:在塑料板架在支架上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剪刀将纸片一剪两半,砝码和半张纸片会。
归纳与小结: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二力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到的重力,为什么物体的重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求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为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随堂反馈练习
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前面所学力的知识提出新问题
多举一些生活中例子
强调如何判断物体处于平衡态的条件。
让学生从力的三要素考虑二力平衡时条件。提示学生思考问题方向
让学生观察实验并完成教案上的填空
补充:将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对比。
二力平衡: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相互作用力:
异体,等大。
反向、共线
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出新课内容。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生由此回答了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二力平衡的概念。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研究两个力的大小的关系对平衡的影响,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最后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宿豫区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主备人 陆香君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建立
2、牛顿第一定律理解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宿豫区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主备人 陆香君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物体的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惯性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宿豫区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主备人 陆香君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知道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
4、 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