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设计(5份)
- 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同步导学案_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同步导学案_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同步教学设计_ 6.5 宇宙航行.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同步教学设计_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同步教学设计_6.3 万有引力定律.docx
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学习目标】
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2.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时的作用。
4.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知识梳理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1)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近似处理方法知,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运动,太阳对行星的提供向心力。设行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F= 。
(2)天文观测可得到行星公转的周期T,行星运行的速度v和周期T之间的关系为。
(3)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可得F= ,由该公式可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成正比,与成反比,即F∝。
(4)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太阳吸引行星的同时,行星也吸引太阳,由此可得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M成,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即F'∝。
2.太阳与行星间的万有引力
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大小与太阳质量和行星质量的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 ,G为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太阳和行星的质量,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6.3 万有引力定律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6.3 万有引力定律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在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教师应在上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关系。学生一路探究及验证,最终得出万有引力。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月—地检验的内容及意义,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教学建议 注意引导学生在太阳、行星之间作用力的基础之上,由猜想,经月—地检测,再次猜想,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教学中要注意:(1)应该向学生明确指出,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两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2)考虑到引力常量在物理学上的重要意义,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特别是卡文迪许实验,不只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同时也是万有引力定律的直接验证。
6.5 宇宙航行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6.5 宇宙航行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
2.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4. 了解人类及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学法指导 学生已对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诱导,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获得新知。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以及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