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7套)
- 资源简介: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 全一册教案(打包27套)(新版)教科版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2.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与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4.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1.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6.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2.1热机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9.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2.2内燃机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11.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2.3热机效率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13.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3.1电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17.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3.2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19.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3.3电路连接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21.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3.4活动电路展示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23.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29.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4.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32.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35.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5.1欧姆定律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40.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5.2电阻的测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41.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5.3等效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43.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6.1电功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47.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6.2电功率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49.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6.3焦耳定律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51.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6.4灯泡的电功率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53.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56.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7.2电流的磁场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58.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7.3电磁铁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60.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7.4电磁继电器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62.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65.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8.2磁吃电流的作用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67.doc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8.3电话和传感器教案新版教科版20170609369.doc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 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 知识”教法建议
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 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建议二:分子运动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 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用分子运动论的相应观点,特别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建议三: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课题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执教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找出串联、并联,两种连接的不同。
2使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 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路。
难点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具 演示 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用电流 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 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以及节约用电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的方法。
(2) 加深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2、 难点: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灯泡的铭牌上标明的瓦数是什么意思吗?它的意思是灯泡的额定功率,那么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大家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
(生:可以利用公式P=UI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 电功率。)
归纳:电功率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1) 家庭中根据P=W/t,用 电能表和钟表测;
(2)在非专业实验中根据P=UI,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叫做伏安法。
电话和传感器
九年级物理 第八 章 第三节 电话和传感器 授课人:
上课时间: 月 日 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听筒,话筒的工作原理。
2、知道传感器的原理 自学备注
重难点
电话、扬声器
的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电话的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1)简单的电话装置由话筒、听筒和电源组成。在通话的两部电话中,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则是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2)话筒的组成:膜片、金属盒、碳粒等。整体作用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
(3)听筒的组成:永磁体、螺线管(它缠绕在磁铁上而不是铁芯上,这样会增强电磁铁对膜片的吸引力)、膜片等。
(4)工作原理
A.话微的工作原理: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 动,膜片忽松忽紧的挤压接触关不紧密的碳粒,使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中就产生了强弱按声音变化的电流。
B.听微的工作原理:强弱变化的电流传到听筒里,使电磁铁的磁性变化起来 , 对膜片( 薄铁片)的吸引力也忽强忽弱,这样膜片也振动起来了,发出和对说话相同的声音。因此电话工作原理是:振动——变化的电 流——振动。
2.扬声器
(1)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 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2)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当有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受到磁体的作用力(吸引或排斥)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来回振 动,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
3.传感器
(1)传感器是实现信息转换信号的器件。
(2 )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及应用: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烟气传感器、压力传 感器等。
4.电磁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1)电磁铁工作原理的理解。
(2)电磁继电器实质及工作原理的理解。
(3)发电机发电工作原理的理解。
(4)电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