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多问几个“假如”

作者:佚名  时间:2007/9/17 17:37: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90
  一、假设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的程度上,便依赖于假设。 
  很欣喜地看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假设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课文中出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典型的假设式文章,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好评。假设式的题目在高考的各种题型里更是频繁出现,如2006年福建卷诗歌鉴赏题:诗中的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语气委婉,答案不求唯一,是一道比较开放的假设式命题。而2004年福建卷的24题:“神州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谈自己的感受。其假设的意味就更加鲜明了。 
  欧文·拉兹洛说:“一切的假设都是真实的,假设提升了人们的心智,假设使人类社会日臻成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假设究竟有哪些种类?它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又如何用好假设这把思维的利剑呢?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假设的种类和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假设思维大致有以下四种:辨析式假设、逆向式假设、代入式假设和想象式假设。 
  辨析式假设对于学生在文章语言和篇章结构的理解上是十分有效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朱自清先生如是说。这个“泻”字,能否换成其他字呢?假如可以,换哪个字才能不失原味呢?经过如此的假设之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对文章语言与结构的妙处便了然于心了。 
  逆向式假设是一种否定式假设,它的思路是:如果不是这样,会如何呢?这样的思维,似乎是故意唱反调。可就在这一正一反的思考中,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质疑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 
  我还想强调一下代入式假设,一切的文学鉴赏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代入,是读者对作者的人生体验的代入。现代语文教学提倡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而这种对话的前提便是代入,便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假设。只有设身处地,把自己假设成作者,学生才能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情感、人生观和审美趣味,这样的代入式假设,也便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感受能力。 
  还有想象式的假设,异想天开,思骛八极。在这样的假设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毕竟,在想象的空间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总之,假设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质疑能力、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想象于语文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鉴赏教学中的假设     
  文学鉴赏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假设思维在文学鉴赏教学中的一些实例。 
  1.遣词造句的假设思维 
  大家都知道“推敲”的典故,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贾岛的选择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要辨析好这个推敲,非得假想一番不可。其他,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王安石曾换了好几个字,假如换了别的字,又当如何呢?只有在假设中,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这“绿”的妙处。 
  2.谋篇布局的假设思维 
  对篇章结构的鉴赏,也需要不断的假设。 
  教李密的《陈情表》,学生很容易隔靴搔痒,就事论事。毕竟,那个时代的思维,离学生已然太遥远了。教师若强行灌输,事倍功半。在讲授这一课之前,我先介绍了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困境,随后提出问题,李密不想马上奉诏当官,又不敢得罪皇帝,假如你是李密,你该怎么办?你能找到那些理由婉拒?你又能提出怎样的解决办法?写这篇文章时,你会注意哪些问题?经过这几个假想,学生再读文章,在理解上就水到渠成了。 
  3.理解文意的假设思维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感情,代入式的假设教学是一条捷径。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作者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既无话可说,又说了一大篇文章,这不是很矛盾么?如何理解这种矛盾,我想,只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假如我是鲁迅,方能深刻的体味作者无话可说而又不可不说的悲愤情感。 
  4.文学史的假设思维 
  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一直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基本上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人云亦云。若是能使用假设思维,从逆向去思考,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假如没有楚辞”“假如没有李白”“假如曹雪芹写出了后四十回”,这样的假如,让学生感到有趣,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度,而就在这有趣的参与中,学生对一些看似艰深的问题也便有了自己的理解了。 
  四、作文教学中的假设     
  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语文的两翼,而假设式的作文命题更是培养这两种能力的沃土。 
  假设式的作文命题,时常让学生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感到新鲜,感到有趣,也便有话可说,不至于无病呻吟,言之无物了。 
  教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便出了一个作文题:假如生命只剩三天。这样的作文题,于学生而言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位学生说:“从来我都觉得,生命是很漫长的,在写这篇作文时,我第一次意识到,假如生命只剩三天,我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也第一次感到困惑,这么多的事究竟哪些是最该做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感受,这个文题便成功了一半。 
  假设式的作文命题,题目中不一定要有假如二字。我曾给过学生一个作文题:梦回古典。于是,春秋战国的质朴豪迈,两晋的高雅脱俗,唐代的雄浑,宋代的婉约,便在学子们的笔下摇曳生姿了。     
  五、假设教学的几个问题     
  粗略谈谈假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假设教学,是学生心智的自由遨游,一般不可预设标准答案,需要放;但假设又不是胡思乱想,天马行空,又需要收。这“放”与“收”的度,是需要教师们格外注意的。 
  其次,是假设的时代性问题。假设需要条件,而最大的条件便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脱离作者时代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 
  还有,就是假设的趣味性。假设必须让学生感到兴味盎然,达成一种突然性,如此,方能使学生爱想、会想,激发学生的思维。 
  另外,假设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学会大胆假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目的。为此,假设教学需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假设思维习惯。 
  最后,我还想借题说两句题外话,作为语文教师,有一个“假如”是我时常问自己的:假如学生们没有你这个语文老师,他们的生命究竟会失去多少精彩?这样的假如,近似于灵魂的逼问。也许,只有在这样的逼问里,我们的语文教学方能日臻完善吧。www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