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人忧来让人愁

作者:谷城县五山镇二中 龙显智 翟光慧  时间:2005/11/13 23:43: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18
  摘要: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当适得其反,将会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意会、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  利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多媒体日益成为现代化教学的新宠,我承认这种现代化技术确实在我们的某些教学活动中为教学的腾飞插上可有力的新翼,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却让人不能不担忧。
  为何作如此之说呢?
  我想到一个自以为比较贴切的却或许不是十分得体的比喻:多媒体对于语文课,就想化妆品对于女人。无疑,化妆品可以使女人更加漂亮——假如运用得恰到好处的话。但假如女人本来就不漂亮,单靠化妆品却无法使其美丽起来。就是说女人漂亮与否,主要在于自身的天生丽质。套句老话叫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然而,化妆品要用到恰到好处,并非易事。用得不当,自会有害。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如此。就本人狭隘的视野所见,用得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课件实在寥寥。问题是化妆品用得不当,至多有损于运用者本人的健康和美丽(美本来就有很强的主观性,只要其本人自以为美也就达到目的),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如果运用不当,其危害则不在小处。
  语文课就是语文,不是音乐,也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使我们的学生亲近祖国的语言,热爱祖国的语言,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然而受多媒体的不适当运用正影响着我们这一目的。一位德国教育家说:“尽管孩子们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玫瑰,但却闻不到花香,也不能用手去摸。这样一来,刺激儿童感官运动机能和语言发育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告诉我们用过多的影像阅读代替语言阅读是极为有害的。
  我们以为,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言的阅读为主体,任何其他的方式都是次要的,都必须处于极为从属的位置。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多媒体语文课件,常常喧宾夺主,颠倒主次。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几乎都被非语言的内容所吸引。常常是一节课上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语言阅读上的时间远不到二分之一,使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从属于学生的阅读时间又遭到掠夺,有人称这是音像对语文的第二次掠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第一次掠夺式对课外阅读时间的掠夺)。
  语文课中,多媒体的不适当使用还可能扼杀人的想象。表面上他好像启迪人的想象,以丰富的素材驱使人的想象力扩张。其实不然,它以电脑的想象(实际上是软件制作者的想象强加于你,形成一种形象霸权。)小时候,我看文字的《西游记》,想象的孙悟空是一个土里土气的毛猴。稍大,看到电影电视剧里声光电的孙悟空,觉得一点不像,他太漂亮了,过分艳美。但看多了也觉得有点像了,更不敢或不好意思把我心目中的土里土气的孙悟空讲出来,我心目中的孙悟空被大人们艳美的孙悟空赶走了。长大后我才觉得骇然!我要问是谁把我的孙悟空赶走了?尽管他土里土气,可那是我的呀!我儿子一出生就落在一个声光电世界中。他是先接受声光电的孙悟空,然后才读到文字的孙悟空。他根本没有展开自己的想象就会全盘接受认同了声光电的孙悟空。我先有文字到声光电,我的孩子是由声光电再到文字,最后都被声光电“统一”了。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以外的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纵使电脑工程师调动多少个画家,画他千张万张画,也不能替代你我心目中的想象,因为它是个体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影像手段对文本阅读的简化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这个帮助,我们是否需要呢?如果我们的教材所选的内容基本适当,应该说就是不必要的,或基本上是不必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阅读本身,语言阅读的乐趣就在语言阅读中的二次创作中。如果总让我们的孩子吃不需要自己咀嚼便可以下咽,不需要自己消化便可以吸收营养的食品,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总有一天,他们连饭也不会吃的。
  因此我再次重申,女人的美在健康,在资质,在内涵。化妆品的运用,为其下策。从不化妆的美女是很多的,单靠化妆而美丽的女子没有见过。语文课,语言是本,其它手段,末技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