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名称
更新时间
人气
敲开古典诗词的“用典”之窗
- 2008-07-29
- 792
《智取生辰纲》“暗线说”质疑
- 2008-07-18
- 1147
新解“胡同文化”
- 2008-07-18
- 466
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信念:心眼好比什么都重要
- 2008-07-17
- 682
《赤壁赋》赏析
- 2008-07-17
- 23639
“感悟自然”主题赏析
- 2008-07-17
- 2656
阅读就是阅世
- 2008-07-10
- 481
清新明丽、青春洋溢的踏青图——对王观《庆清朝慢·踏青》的赏析
- 2008-06-12
- 1942
端午的由来与端午节的来历
- 2008-06-08
- 462
《天净沙·秋思》赏析
- 2008-06-06
- 200294
抗灾救灾精美散文选
- 2008-06-02
- 3110
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片段
- 2008-06-02
- 2876
四川汶川地震演讲稿
- 2008-06-02
- 2411
中国不哭(节选) ——天安门广场19日14点28分实录
- 2008-05-25
- 827
触类延伸:“读书三境”解析
- 2008-05-24
- 762
患难见真情,抗震救灾展现人性光辉
- 2008-05-20
- 986
在灾难中固守文明的力量
- 2008-05-20
- 910
成也桃园结义,败也桃园结义
- 2008-05-19
- 589
中国人正在用行动演出一场感动大剧
- 2008-05-16
- 511
把抗灾凝聚的民族共济精神坚持到底
- 2008-05-16
- 379
一曲血泪控诉的悲歌——高尔基的《童年》导读
- 2008-05-13
- 3368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与宋元崖门海战
- 2008-05-10
- 3680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析柳永的《雨霖铃》
- 2008-05-09
- 5406
莫里哀《悭吝人》赏析
- 2008-05-04
- 7304
焦仲卿之悔过书
- 2008-05-03
- 319
林冲为什么死了?
- 2008-05-02
- 30980
二十世纪中国十二位文化伟人
- 2008-05-02
- 708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 2008-05-02
- 537
人生必读的十大启迪故事
- 2008-05-02
- 6329
《故都的秋》与郁达夫的性格情趣
- 2008-04-27
- 3965
恰如飞鸟倦知还——解读朱淑真
- 2008-04-22
- 1965
又悲伤,又愤怒——读《活着》之后
- 2008-04-20
- 711
《红楼梦》里的两位摄影师
- 2008-04-19
- 813
柳宗元的时间和空间——从《愚溪诗序》看柳宗元的永州心境
- 2008-04-19
- 846
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命名之寓意
- 2008-04-16
- 5831
浅议《史记》中的独白艺术
- 2008-04-15
- 1872
鲁迅先生语录
- 2008-04-13
- 848
余光中给莎士比亚的一封信
- 2008-04-12
- 4339
动情的阅读——我教《我与地坛》的一次尝试
- 2008-04-12
- 844
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50个精彩语录
- 2008-04-06
- 602
季羡林:“痛感闲书看得不够”
- 2008-04-05
- 1103
杜甫在诗中竟然预测到了李白之死!
- 2008-04-03
- 1091
清明祭文:写给妈妈
- 2008-04-03
- 2887
也谈新诗的困境与出路——与邓程先生商榷
- 2008-04-02
- 965
流行源自经典
- 2008-03-29
- 595
古代著名十大酒局
- 2008-03-27
- 794
从三个“半旧”看贾政
- 2008-03-26
- 1391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姐妹形象及悲剧根源
- 2008-03-25
- 3236
寻找北大精神并非意淫
- 2008-03-25
- 269
从梧桐巷到乌江亭
- 2008-03-24
- 690
最难忘的一句新诗(三则)
- 2008-03-24
- 976
温总理答问七处古文引语出处及释义
- 2008-03-20
- 828
《复活》中有关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的主要情节
- 2008-03-20
- 8966
高中生公共素质不如小学生的原因何在
- 2008-03-18
- 359
何为“读书种子”?
- 2008-03-16
- 502
诗歌科学两相宜
- 2008-03-16
- 1147
一首深沉而悲怆的歌——艾青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欣赏
- 2008-03-15
- 2891
当代的中国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 2008-03-14
- 4670
大有大无周恩来
- 2008-03-13
- 12132
经典爱情语录
- 2008-03-11
- 2012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
- 2008-03-05
- 29416
该不该把《出师表》从课本中剔除
- 2008-02-28
- 940
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
- 2008-02-27
- 2956
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 2008-02-26
- 2606
粪土当年郭沫若
- 2008-02-26
- 668
两“玉”出场巧安排——《林黛玉进贾府》一评
- 2008-02-24
- 1476
中国中央电视台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串词
- 2008-02-19
- 68244
金陵十二钗以及性格
- 2008-02-19
- 8305
穿越古典: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
- 2008-01-29
- 871
解读范进:其实你不懂他的心
- 2008-01-29
- 1535
一匹马鼓舞一个民族——电影《奔腾年代》导读
- 2008-01-22
- 1330
中国古代最郁闷的十个文学家
- 2008-01-22
- 573
项羽是否真的烧了阿房宫?
- 2008-01-15
- 3069
寂寞的灵魂,飘忽的情思——戴望舒《雨巷》品读
- 2008-01-14
- 2782
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解读于漪老师的的《岁月如歌》
- 2008-01-12
- 2537
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 2008-01-12
- 1575
一幅多彩而凄婉的农村风俗画——萧红的《呼兰河传》导读
- 2008-01-11
- 2251
美丽人生的美丽记录——杨绛《我们仨》名著导读
- 2008-01-10
- 517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关于《蜀相》一诗教学的几个问题
- 2008-01-08
- 19634
被现代人误读的五句著名诗词
- 2008-01-05
- 906
变与常——季羡林成功之因
- 2008-01-04
- 2225
沈从文让我们的心静下来
- 2008-01-04
- 861
人间曾有孙道临
- 2008-01-03
- 256
亦人亦虫,可叹可悲 ——浅说《促织》的思想性
- 2008-01-02
- 1753
四大皆空,何以成功——也谈诸葛亮的悲剧
- 2008-01-02
- 1298
红枣熟了
- 2007-12-24
- 813
古代汉语中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
- 2007-12-24
- 4783
这些文史常识,最易误解
- 2007-12-23
- 2931
王朔与金庸仅仅是“天敌”――回首世纪末的金、王之争
- 2007-12-23
- 706
由《在一个地铁车站》谈朦胧诗、兼谈中国白话新诗
- 2007-12-22
- 899
《老人与海》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依托
- 2007-12-13
- 2925
节日,渐渐明朗的“中国表情”
- 2007-12-12
- 506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徐悲鸿成长经历给我们的昭示
- 2007-12-11
- 2597
思的源泉——读史铁生《我与地坛》
- 2007-12-09
- 4066
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 2007-12-08
- 1622
千古月华水悠悠
- 2007-12-07
- 1021
一本对人生有益的书——兼谈如何品读《女生贾梅新传》
- 2007-12-04
- 2269
《郑人买履》中的“郑人”是谁?
- 2007-12-04
- 2105
千古绝唱
- 2007-12-01
- 454
柳永《雨霖铃》赏析
- 2007-11-28
- 286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