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20字。
教学案例:走近庄子,探究《庄子》
巩义二中语文组王慧莉
〖案例背景〗
在诸子百家中,庄子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它既对当时的统治者及统治制序不满,自己又不愿意为官,以自己的才华去匡扶社会,这是什么原因呢?带领学生在学习《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时》一课来寻找答案。
〖探究设计〗
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围绕读庄子的特殊感受,赞庄子的清洁精神,析庄子的哲学困境几个问题走近庄子,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
探究、讨论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大家的印象中,庄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1:是道家学派大代表人物。
生2:在我的印象中,庄子是一个……老头。(笑声)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而且不贪图名利富贵,很高尚。
生3:高一时候学过《秋水》,其中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汪洋肆意。
在古代有才之人,可以做官,并且都很向往出世为官,像庄子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更是有足够的资本做官,但他却不愿意做官。以熟悉的人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将学生带进了新课的学习中来。
2、那么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告诉我们什么?请谈谈你初读后的感受。
学生1:有隐士风度。
学生2:不屈从权势。
学生3:自由地活着。
二、感受作者读庄子之后的特别感受
1、作者对庄子是推崇备至。他认为庄子哲学是一种美。他在第一段谈了自己阅读庄子的特别的感受。让我们来读读第一段。你觉得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崇敬之情?
学生1:“无所适从”是手足无措,十分崇拜。
学生2:“拨弄”说明自己被彻底征服了,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学生3:“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说明实在不能用言语表达。
老师:我补充一段话。这原是说人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说明美得让人无法言表。
学生4:还有,他说,庄子的境界我们无法懂得,还用了评价孔子的话来赞叹庄子。
2、我们能从中了解是《庄子》的特点让作者如此心醉?你能联系学过的文章谈谈吗?
学生:想象力丰富,说“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像《逍遥游》中讲那大鹏有多大飞得多高。
老师: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
三、理解作者怎样赞庄子的“清洁精神”
1、这篇哲学随笔中支持作者观点的具体材料只有一个,你们能找到吗?
学生1:有,是“庄子钓鱼的故事”。
学生2:是“乌龟的故事”。
2、那么先请一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略。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累、顾、曳。
3、如果现在我们给这个故事一个题目,哪个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