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19 16:15: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770个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AI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四步教学法。自由质疑——讨论释疑——审美鉴赏——迁移运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味书屋挂图、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读文章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特征、有恰当顺序、融情入景的写法,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体验与反思,回忆童年生活,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设计(二):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爬树抓知了,乘夜色捉萤火虫,采摘刚开的花,偷尝未熟的涩果,或者在一块空地上种空心菜、扁豆,或者在有风的天气里放风筝,没风的日子里和朋友相邀出游……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童趣。
  设计(三):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作品及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写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