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7/8 17:11: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70字。
  V6班语文实用教案  日期:2008年3月 31日
  主 备 人:胡维明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重  难  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难点: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方  法 朗读分析法 手
  段 多  媒  体 课
  时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券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有关童年的记忆。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幼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稍长又喜杂览,读了许多野史杂记。 1898年到南京求学,四年后东渡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时,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员、金事等职。同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兼教。 1918年5月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利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近一千万字。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才借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