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4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伍丽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特别是对即时作文更是感到头疼,作文课上讲过的方法都在那时烟消云散,只是头脑中千遍万遍的念着作文题目,而无从下手。看着他们木木的表情,我也感到了他们心中的无奈。鉴于这种情况我想让语文课不再只是有兴高采烈的讨论和枯燥乏味的速记,决定以讲促练,趁热打铁,让学生能迅速的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充实记叙的内容、增进写作的兴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景是儿童心里的景,情是儿童心里的情”,字里行间洋溢着鲁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依恋与向往。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重中之重是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此部分的景物描写,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动手实践,写作训练等形式,努力创设学生积极学习的空间和氛围,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让学生不再为写作而头疼。
案例描述:
已经是第二次教授这篇课文了,第一次教的时候是旧教材,只是讲了百草园的故事,也就泛泛而讲,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感情。现在学完了新课标,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真正的体会乐趣呢?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品味其中的奥妙,也让学生知道:语文课文并不是记记笔记就可以了,也让学生掌握这样的方法,研读文本,发现文本中的奥秘。
速读课文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值得留恋?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大家能给你的乐园加一个小标题么?很多同学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有的说《我的乐园——百草园》,有的说《童年的乐园》,还有的说《童年趣事》《绿色童年》等等,我发现学生的“热身运动”已经有效果了,便抛出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