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14370个字。
余映潮《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
一、导入
(一学生例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喜爱的名著”)
师:谢谢这位同学,我听出了她的那个片段的主要信息是——“收藏美丽”,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理念来学习我们的课文了,我想是可以的,学习《济南的冬天》,收藏她的美丽。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先看背景材料,老舍,读。(幻灯片放映作者简介)
(生齐读作者简介)
师:这是文学常识,要知道,这一篇精美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齐答:老舍。
师:齐读这则材料:
生(读):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板块一(品析1)
师:好,谢谢。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我们的阅读品析能力。(师放映“课文品析”)什么是“品析”呢?——品味欣赏。我们有三个学习活动,都是让同学们进行阅读能力的历练的。(师出示幻灯片)看,请你看课文,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来证明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开始独立思考。
(生独立思考2分多种后)
师:好的,我们来试一下。用概述的方式来表述你的观点,发言的层次是,大致上两个层次,第一,你认为哪个词,然后阐述你的理由。可以举手发言了。
(生1举手)
师:好,谢谢你。
生1:我觉得应该是用“温晴”这个词,因为课文的开头就是用济南的冬天来作对比,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以此为课文的主线,贯穿全文。接着就先总后分的聊起了济南的冬天的山顶和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从而点题。
师:好的,听她的发言,关键词咬的很准,文章的首段开头,然后文章的结构,然后文章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都点到了,表扬。好,继续来。
(生2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2:我认为应该是“理想的境界”这个短语。因为除了济南,在我们这边,我们这里的冬天是寒冷的,是刺骨的,是凛冽的,而济南的冬天却十分温暖,不怎么刮风,所以在济南的人们和我们都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冬天,能够很暖和地很舒适地度过一个本应该寒冷的季节,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然后济南的冬天为我们实现了。
师:恩,好!有那么温熏的阳光,有那么温馨的水色,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续。
(生3举手)
师:请你来。
生3:我也认为“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因为第二段的第一句就提到了“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说明即使只有“温晴”,而没有山水的衬托,说明这个冬天也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有山有水有阳光,还有温暖的怀抱,真是给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