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4370个字。
6 理想
流沙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诗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揣摩感情基调。
(3)通过启示、点拨和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抒发的真挚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二)难点:本文是如何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的?培养朗读兴趣与能力。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搜集有关为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二、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作者流沙河人生经历及相关作品。
二、生字词注音。
缀舶脊倔强濯
寂寥玷蜕诅咒
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可望不可即
倔强洗濯寂寥
绝处逢生玷污庸人
功勋诅咒
四、预习课文。
在校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理想》流沙河)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背景:
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诗人流沙河一生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畚斗。他从中学时期就立志研习文学,并开始发表作品。但1957年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劳动之余仍研读诸子百家著作。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他受到迫害,被押回老家,劳动糊口。1978年,他被平反昭雪,重回文联工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作。
2 范读(播放录音)
学生边听读,边注意节奏。
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灯,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
3、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并自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歌颂理想,号召人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