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150个字。
初一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7月22 日编制:唐洪苇 修订:李中文
《理想》导学案NO:6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准备发言材料。
【内容导航】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知识链接】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它而独立生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反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1979年底,身穿破棉袄的流沙河又回到《星星》编辑部。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编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22年的灾难,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窗》,诗歌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组诗《草木篇》,诗歌评论集《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十二象》等。
【自主学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蜕变倔强洗濯玷污
扒窃诅咒寂寥夸耀
2.解释下列词语
离乱:玷污:
可望不可即:怨恨:
倔强:扒窃:
洗濯:诅咒:
寂寥:浓阴:
绝处逢生: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合作探究】
1、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理想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在文章中的起止段落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