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金色年华》高效课堂教学案(共16课时)
- 资源简介:
约31720个字。
一、课前先学
(一)基础知识,自己搞定!
1.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可以查阅资料、网络搜索)2.默读课文1遍:划出重点疑难的字词,做到会写、会注音、能说出大意。(用好书下注释、词典)
3.预习中我认为这些字词很重要:(从音形意三角度整理)
会给加点字注音:要会写这些词:
说上这些词语大意:
(二)再读课文思考:
1.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生活画卷?
(要领:看几段写一件事,共写几件,再概括:××人做了××事)
2.文题中“依依”为何意?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作者的依依之情?
(语句用在文中圈画,批注:从个词(或句)读出)3.大声朗读课文2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
(三)三读课文,我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
(试试这样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不可以换成××)二、课堂探究
1.秀秀我整理的于漪小档案:(注意内容精要,表达流畅)
2.字词擂台赛(现场实战,预习要充分哦)
⑴给加点字注音
徜徉( ) 镌刻( ) 烟波浩淼( ) 水泊梁山()
停泊( ) 雕镂( ) 谆谆教导( ) 风雨如晦( )
⑵用横线画出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 )里。
风雨如晦( ) 记忆尤新( ) 粒粒在目( ) 走头无路( )
红紫芳菲( ) 心旷神贻( ) 眼花缭乱( ) 谈笑风声( )
⑶理解下列词语大意:(口头表达)
徜徉浩淼风物芳菲油然而生搜索枯肠
依稀镌刻意境雕镂历历在目风雨如晦
(完成之后一定要对照书本、字词典自批、互批,改后一定要订正)
3.在预习的基础上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习内容 七幼时记趣第1 学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理解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学习重难点 1.文言文直译方法要领;特殊实词、虚词。
导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了解作者。
2.读课文两遍后,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并注意语句停顿(句读)。
童稚()藐小()项为之强()鹤唳云端()
凹凸()壑()庞然大物()癞蛤蟆()
3.尝试翻译课文。(学法指导:翻译的时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如课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翻译方法如下:直译就是相对应的词语直接翻译,余翻译为我,忆翻译为回忆,童稚时翻译为小时候,能翻译为能够,张目翻译为睁大眼睛,对日翻译为对着太阳,明是眼力,察是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得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好,句子连起来翻译,意思就是:我回忆小时候,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这其中,明的意思和现在有区别,不易记,这就需要学生的记诵积累。
4.圈出重点词语,并在文旁解释。
(可以参考达标检测部分,注意老师把哪些词语列为重点,学着做哦)
5.探究:先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再分析一下有何规律。
见二虫斗草间盖一癞蛤蟆也使与台齐见二虫斗草间
(会一点点就很厉害啦)
6.自主提问,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二、课堂探究:
1.指名交流作者情况(引导学生用好书下注释)
2.朗读课文
⑴自由朗读,质疑交流⑵指名朗读,全班交流纠正
⑶集体齐读,准确熟练⑷分组朗读比赛,代表板演注音
3.翻译课文
⑴预习提问,组内、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⑵逐句翻译,强调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
⑶重点词语归类,并联系所学《寓言二则》
(重点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多义词、一般重点即不能通过组词法得到)
⑷复习巩固:边读边译,边注意重点词语
三、达标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童稚()藐小()项为之强()
鹤唳云端()壑()庞然大物()
2.解释重点字词:
⑴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本字并解释。
以土砾凸者为邱同项为之强同
⑵注意加点词的特殊用法:鞭数十
⑶注意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明察秋毫句中现代盖一癞蛤蟆也句中现代
⑷注意下列多义词(一要借助已学课文,二要联系具体语句)
时:余忆童稚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日:能张目对日(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
察: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 )
之:心之所向(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观之正浓( )
为:项为之强( )凹者为壑( )二虫尽为所吞( )
以: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
其:常蹲其身( )使其冲烟飞鸣( )
神游其中( )
而: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⑸下列加点词需要关注:
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空( )鞭数十( )
又留蚊于素帐中( )( )明察秋毫( )方出神( )果如鹤唳云端( )( )怡然称快( )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见藐小微物(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七幼时记趣第2 学时
学习目标 1.能读懂课文并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的童心。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导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将课堂达标检测有错的题目订正并掌握。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准备背诵比赛。
(背诵收获的不只是名句,还是积累文言词汇形成良好文言语感的捷径)
3.复习课文翻译,注意翻译要领,准备词句翻译擂台赛:选你认为最重要的十个加点词、两个句子写在纸上准备好赛题。
4.用简洁的语言尝试概括作者所写的物外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