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课堂实录4
- 资源简介:
约4090字。
《虞美人》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在政治上,他颓唐无能,荒淫无度,碌碌无为,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自己也沦为了亡国奴;但是他在文艺上,在艺术上,却是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他诗文经史样样精通,棋琴书画无不通晓,尤其精通音律,擅长填词,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成为了千古词坛上的“南面王”,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上杰出的地位。同学们,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吗?
生(齐声):李煜。
师:对。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一位绝对的才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人们称之为李后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在后期所创作的代表作《虞美人》。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有关李煜,大家了解他多少呢? 后人评价他“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出示幻灯片,学生了解有关李煜的知识)
师:李煜现存词44首,以降宋被囚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后期则充满了亡国之恨那么一首泣尽以血的绝唱就产生于千古词坛上面。后人这样评价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接下来,我们先来听这首词的录音,来感受一下《虞美人》的魅力。
(学生看幻灯片,听录音)
师:听了录音后,我们要对这首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自己独特的感受。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人对诗歌的本质早已有过精辟的概括和总结:“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他内心的真实的感受。诗歌是思想的反映,诗歌更是情感的产物。刚才,我们听了人家的朗读,接下来,我们再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感受一下《虞美人》,在这首词里边,诗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呢?希望我们通过朗读以后,来把它感受出来。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师:李煜的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肯定是有它独到的地方。我们刚才已经说了:诗要言“志”,那么,这首词作者言了什么“志”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作者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
师:那么,具体在诗歌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生1:比如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的愁郁积的像春水一样绵绵不尽地向东流去。
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正是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情感体现。
生2: 作者通过词来表现对故国的深沉的怀念以及平日里不至于朝政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悔恨之情。
师:通过这首词来表现他国破家亡的悔恨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好的,请坐。那么,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里呢?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李煜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结尾的这两句,引起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两句话到底好在哪儿?请大家思考。
生:我认为作者采用了一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手法,作者将绵绵无尽,浩荡无边的愁思比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