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及重点] <br>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br>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r>
[教学课型] <br>
教读课 <br>
[教学课时] <br>
一课时 <br>
[教学步骤] <br>
一、导入新课 <br>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br>
二、教学新课 <br>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br>
(二)整体感知 <br>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br>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br>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br>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br>
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因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