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一)理解文章寓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宽厚仁爱的情怀。 <br>
(二)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与文本、与作者、与同学、与自我对话。<br>
教学创意:(一)阅读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与沟通,真正的阅读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我对话,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这种对话活动,由此确定教学的三个板块、九个话题。<br>
(二)始终关照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在教学的三个板块中:搜集处理信息,旨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旨在通过大量读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联想,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从而在活动中发展。<br>
课型课时:(一)课型:教读课<br>
(二)课时:一课时<br>
教学过程:(一)导 入(略)<br>
(二)阅读活动<br>
教学板块之一:搜集处理信息(从字里行间走过,整体感知文章)<br>
话题1、读文章要善于搜集处理信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往往能把自己的阅读活动变成一项有趣的信息处理活动,给文章添加副标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从字里行间走过,我们的心中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准备?<br>
话题2、只有理清脉络,才能整体感知。从字里行间走过,你应该还能记得文中三只猫相同而又不同的命运,相信大家能运用刚才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写活动。<br>
特点 “我”的态度 结局<br>
第一只猫( ) ( ) ( )<br>
第二只猫( ) ( ) ( )<br>
第三只猫( ) ( ) ( )<br>
话题3、作者的感情是隐含在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从字里行间走过,你一定能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br>
教学板块之二:发展思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对话)<br>
话题4、毫无疑问,猫是本文描写的对象,尤其是第三只猫,我们能否用多角度评说的方式与作者对话。<br>
文章告诉我,这是一只( )的猫。<br>
话题5、善于思考的人,往往善于追问,善于联想。本文写于1925年,从文中三只猫的遭遇来看,作者绝不只是在写猫。<br>
话题6、善于思考的人,决不放弃那牵动全篇的关键句,那是我们揣摩品味的重点。如: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难道这两句话不值得我们去品味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