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实录3
- 资源简介:
约8160字。
让学生层面的课程知识轻舞飞扬——童志斌《项脊轩志》教学实录评析
大理大学文学院 汲安庆
一、“室”“轩”意味品读
1. 蓄势
师:上节课,我们对第一个“含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我们注重的是准确。这堂课主要是对第二个“含意”的把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项脊轩志》,那什么叫“志”呢?
生:记。
2. 揭秘
师:记,记项脊轩。这篇文章写的是项脊轩,或者是和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这篇文章称项脊轩名称的时候,除了这个项脊轩的“轩”,还有什么另外的名称吗?
生:室。(师投影,突出原文中含“轩”“室”的语句)
师:文章里有称“室”的,有称“轩”的,作者是很随意地用这两个字的吗?
生:不是。
师:就是说是有一定的讲究和意图在里面的,他的意图是什么?
生:一下用“室”,一下用“轩”,是有感情基础吗?
师:有感情的变化在里面。
生:“轩”就是对那个格子特别有爱意的感觉。
师:称“轩”的时候特别有爱意,包含着感情。如果称“室”呢?
生:就是一个普通的室。
师:很好。称“室”的时候作者着眼的就是作为一个建筑的外在存在,而称“轩”的时候,其实还是对它满怀着特殊的情感的。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是不是一开始它就是一个特殊所在呢,不是,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是吧。我们前面提到了,“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就是从抒发读书轩中开始称“轩”了。而在这之前,作者在讲到这个阁子的时候就是称它为“室”,后来就称“轩”了。那又是为什么呢?
生:外部修了。
师:请注意,当他称“轩”的时候,这个房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意味。在成为书房之前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建筑物,而当他因为妻子去世,冷落了这个地方,它又恢复为一个普通的建筑物存在。
评析:咬文嚼字与文本情脉的揭示结合